图片
社会中有一种关系非常微妙,不是母女又似母女,同为女性却又无法站在统一战线。说的就是婆媳关系。有人说,再聪慧识大体的女性,在婆媳关系上也不会处理得特别好。这是因为婆媳似乎天生就站在对立面上。图片
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非常火,一女子受到了婆婆的暗讽“连班都不上,每天就知道找老公要钱”,而女子并没有委屈自己生闷气。而是直接言语犀利的反驳了回去,“只怪你老公养不起你。”把婆婆怼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不少人在这条视频底下评论,夸赞这种行为,觉得很解气。但也有不少人发表了反对的意见,我觉得女子不尊重老人,把家庭氛围搞得特别僵。事实上,这件事上没有对错,只有立场。但是,只观察到表象的人,才会觉得像视频中“反应快,嘴巴毒,想法跳跃”的女性是拥有智慧,透过现象看本质,这明明是逞一时之快的莽撞行为。图片
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受委屈的,不论在哪一段关系中,都希望自己过得舒适顺心。这种需求是人之常情,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地位,大家都会本能的追求。以婆媳关系举例,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这段关系中能够得到尊重和舒适,都希望对方能够宽容一些,接纳自己。但是,往往是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小时候总觉得人人平等,长大了才知道人受到各种身份制约,没有哪一段关系是真正平等的。关系是需要两个人相互尊重,才能平等,如果单方向的要求对方,一方不断提出需求,一方数次忍让,那么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在这时候,只会走向一种结局,要么是忍的人不愿意再忍了,要么是提需的人得寸进尺,潜意识不再尊重对方。图片
当这个状态失衡,人就会感受到委屈,爆发争吵。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,在每一次吵架和争论之后,都会复盘当时的情景,然后责怪自己没有发挥好。所以,非常羡慕能够当时就迅速反应过来,然后精准回击对方的人。觉得这样的人才是聪明且厉害的人。尤其在婆媳关系中,有人说媳妇要尊重长辈,在争吵中是劣势方。有人说婆婆是年迈的长辈,被小辈顶嘴才是劣势方。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和身份,但不管他们站在哪个角度,都希望自己是优势的那一方。所以,他们会简单地认为能够当场找回面子并且迅速回击的人非常厉害,事实真是这样吗?图片
如果只看表面,当场的口舌之快似乎非常威风,但也只能逞一时威风。这看似是为自己伸张仗义的聪明,但实际上太浅了,只有一层思维逻辑。他没有想过,一时痛快之后呢?你要达成什么后果?家庭关系是否还需要维系?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是否需要挽回?不愿意让自己受委屈,可以理解。但是,人在社会中的身份,不允许个人只做单一的思考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做媳妇儿的当面回怼了婆婆,是很痛快。但之后呢?图片
日子是要继续过还是离婚?你的老公将面临什么样的选择?你是否要和婆婆修复关系?以后再也不接触了吗?在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之前,任何的反击和口舌之快都是莽撞的。因为没有想过造成的后果,导致后患无穷,这是厉害吗?当然如果你选择吵完这一架就结束这段关系,那它就不是莽撞。所以,在做出这件事情时,一定要想好做出他的后果。图片
大智若愚才是智慧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。那些往往真正过得舒心的人,似乎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。他们好像看不到生活中的恶,看不到关系中的贪,更看不到那些冷嘲热讽。他们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自得其乐。但这样,他们不仅是自己过的舒心,甚至连关系都非常的简单。他们是真的傻吗?其实不然。大智若愚,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。他们不是看不到生活的不堪,而是选择性的忽略。生活幸福美满的老人会说:“不聋不哑,不做家翁。”生活舒心快乐的人会说:“互相尊重,给彼此一些体面。”他们的生活中不是没有恶,不是没有摩擦,也不是没有口角纷争。图片
但他们选择看破不说破,少一些争吵,多一些宽容。反应快,嘴巴毒,想法跳跃,不是智慧。反应慢,看破不说破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那有人会说,这样的日子有意思吗?需要装傻来维持表面和平。这就又要反问第一个问题了,不管是争吵还是宽容。重要的不是选择怎么做,而是最后你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呢?当然,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,那不能忽略,但如果只是生活中的小摩擦,也要锱铢必较吗?图片
智慧不是个性,而是选择大智若愚并不是一种装傻的行为,而是一种生活的选择。如何去判定一个人聪不聪明,不去看他本质是不是聪明,而是去看他的选择是否聪明。人生活在关系中,不论说话还是做事,时时刻刻都在做选择。大家都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。那这个人一定是有学识的读书人吗?这个人一定是有权力的政客吗?这个人一定是有钱财的商人吗?都不见得。有智慧的人可能是一辈子没有离开村落的农民;可能是没读过几本书的老人;也有可能是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小孩。有智慧的人不在于他是什么身份,而在于他的选择是否有利于自己,是否在未来某一天并不会后悔。图片
假设在处理婆媳关系过程中,你不愿忍受委屈当即回怼。后来全家都对你颇有微词,此事就算你有真的委屈,你也不占理了。首先,人都是下意识的同情弱者,当你占据某段时间的上风时,大家就会把同情的目光转向弱者,而不是客观的评判对错。其次,家庭关系没有办法评论对错,中国讲究的就是父慈子孝,在对错之前有更重要的情理,一时的畅快会落人口舌。最后,虽然比较残酷,但现实就是情绪激烈,语出伤人的人,往往都没有太多处理问题的能力。作为成年人,情绪稳定的沟通才是应该做的。情绪的宣泄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,甚至会让问题雪上加霜。真正的智慧是压下一时的情绪,稳定思考,解决问题。-The End -作者-米花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利证券-股票十倍杠杆正规平台-配资炒股开户官网-配资盈利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